发布日期:2025-07-25 08:35 点击次数:181
本文转自:周口晚报
市民踱步磨盘山(普济门)。
□记者 何晴 通信员 胡笑宇 文/图
本报讯 “我就心爱来这儿玩,夜晚灯一亮惬心可好意思啦!”市民张女士说。7月21日晚,张女士和闲居相通带着犬子来到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滨水区域游玩。她示意,磨盘山(普济门)、大渡口船埠等景不雅的复建,让市民尤其是下一代对周口的漕运文化有了直不雅感受。
扈从张女士母女的脚步,记者走进磨盘山(普济门)打卡点,只见用磨盘铺设的台阶杂沓有致,与老排桩、石墙如胶似漆;巍峨古朴的普济门静静兀立,诉说着古城的历史沧桑。据了解,磨盘山因守护水灾而建,由400多块磨盘堆砌形似小山而得名;普济门则为守护匪患而筑,因正对普济寺而得名。如今复建的磨盘山(普济门),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和配置特质的同期,融入当代策画理念与时候,成为集文化、旅游、失业于一体的抽象性场面。
“几十年前这里即是个河堤,有几个拴船的木桩。现时改形澄净点,挺好!”80多岁的老街居民李大姨是周口发展的见证者。她合计,复建船埠景不雅,不错让更多东谈主了解周口因渡口兴集市、因商贸扩城寨的历史,不仅是老一辈周口东谈主的心愿,更为周口翌日名城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市民张先生对此深有叹惋:“原本途经滨水区很少停留,现时只好未必辰皆会停驻来看征象。几处复旧景不雅建成后,对控制商家也起到了带作为用。”
夏令微风拂面,灯光烘托下的磨盘山(普济门)分外秀丽。市民王女士与家东谈主饭后踱步于此,她说:“船埠、磨盘、木桩这些元素,让我直不雅地感受到了历史上周家口的盛况。家乡越来越好意思九游体育娱乐网,我感到很自重。”